除此之外,如果“锦花”将来想要在此基础上继续占地扩建,土地出让金会翻倍。 “锦花”的妇人们对此肯定都有些小意见,但是她们也没法儿直接向贾放抱怨——因为贾放自己也是“锦花”的股东,她们多一分开销,贾放自己也会跟着少一分利润。如不是为了桃源寨的整个大局考虑,贾放是不会如此行事的。 “贾三爷,您就真的不能通融通融吗?”一个妇人半含怨地问道。 贾放微笑摇头:“不能——” “那咱们这个厂,差不多就这样规模了。”妇人们忍不住感慨。 贾放却微笑道:“我瞅着这个规模已经挺好。”锦花纺织厂出产的织物,已经完全能够供应桃源和武元两处的市场。再这么扩建下去,整个永安州的织物市场也会被“锦花”所垄断。 但是贾放却认为,“锦花”不适宜再扩张了。使用青坊河的水力纺纱织布,“锦花”每天都制造出相当的噪音。虽然这种噪音也是“繁荣”的一种表现,但是对周边居民的生活多少还是有些影响,甚至米三刀的蜂场都不得已向更远处搬迁了一些——蜂儿们也不喜噪音,采蜜尽量离得远远的。 贾放觉得已经差不多,轻工业能够满足本地需求就好,不需要再扩建了。 原本他给桃源寨的定位,就不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市,而是一个以现代农业、种植与养殖并举,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小型轻工业的自然经济体。 说白了,他还是希望桃源寨寨如其名,是一座世外桃源。 “但是……”锦花的妇人们似乎比她们的男人更有野心,对贾放说,“贾三爷,您明知咱们还能多制几台织机,每天还能多产一些布匹,您为啥……” 贾放便正色道:“每个地方对某项产业都有承载能力的上限。我以为各位将现有的产能都发挥出来,就已经够了。如果咱们‘锦花’扩建,就会挤占旁人的资源。占的资源越多,付出的代价就理应越大。” 妇人们登时都悻悻地低下头去——也是,毕竟这寨子是大家的,不作兴只有她们一家忙着赚钱。 贾放却温言劝道:“有没有想过,在别的地方投资办厂呢?” “在别的地方……”妇人们登时一个个地都张大了嘴,实在是没想到贾放竟给她们提出了这样一项建议。 “就像我刚开始那样,给你们地方和纺织机,以这个作为干股,等到厂子建起来之后,每年就只要坐收分红就可以了。” “以后‘锦花’这名字许是整个永安州都知道,这里是‘锦花一厂’,那里一间叫‘锦花二厂’……”贾放娓娓地给妇人们描绘美好的画卷。 妇人们却尴尬地相互看看,她们原本都没有想这么远。但是贾放所说的确实给她们提供了思路。既M.DUOjUCAi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