似于花花里面的工笔画,那真是费时费力。另外有一种写意画,构图就简单得多了,需要的时间也不太长——当然了,也不能从这一点上就说写意的技法不如工笔。 掌柜的等的就是这句话,平常也就算了,最近几天他真是怕赵莺莺被别的绣庄挖走。毕竟现在哪家绣庄的订单都多的做不完了,招兵买马正是时机。 “上一幅《妙法莲华经》我就看出来了,莺姐儿你是长于绣佛像的吧?”看到赵莺莺点头后,掌柜的才接着道:“我上回就看出来了,这个倒是好,至少绣出来就不愁发卖了。如今太后娘娘也是信佛的,所以好多订单都是绣佛像。” 安娜在那些订单里面挑挑拣拣,最后选了一幅观音大士坐莲花台图。这种绣图她上辈子不知道绣了多少,差别只在于每幅图的繁简而已,可以说闭着眼睛都能绣。现在是要早早赶工完成,所以做生不如做熟。 商定好价钱,签订好文契,赵莺莺又为这幅观音大士坐莲花台图添置了一些丝线。至于说用来刺绣的尺头,她家里并不缺少,那也就算了。 回到家里的时候家里颇为热闹,赵莺莺认得此时坐在堂屋里的那个妇女,她就是上次自家买下杏儿时的牙婆。看见是赵莺莺回来了,她倒是反应比王氏还快,笑着道:“贵府的二小姐回来了,要我说,还是让二小姐挑一挑,丫头什么的,还是要合眼缘才好。” 赵莺莺听到这话还有什么不明白的,这就是很久之前王婆子和王氏商量过的,要给自己早早添上的小丫头。她对于这种事情并没有兴趣,于是只维持着礼貌的笑容,道:“娘,这件事您来决定就好了。” 王氏以为赵莺莺只是不会挑人而已,于是让牙婆教她看一些粗浅的。至于说真正精深的,那是不能教给外人的。所谓相人术,那是人家赖以吃饭的本事之一,怎么能随便教人。 不过她们可不知道,赵莺莺看人的本事可不错,至少足够她成为一个不错的牙婆了——她在宫里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姑姑,所谓姑姑常常要负责教导小宫女,管理她们的言行。这个位置呆久了,对于看人也就有了自己的一套。有的时候短短的相处就可以知道一个小姑娘将来会不会有出息! 赵莺莺听那人伢子说了两句就不大想听了,扭头看向她带来的五个女孩子。这些女孩子的年纪都在十岁左右,也就说基本能自己照顾自己,并且做一些轻松的活计。但是年纪又比赵莺莺小了个两三岁,在王氏看来,最适合给赵莺莺将来当陪嫁丫鬟。 这些女孩子显然都已经明白自己的命运了,就像当年走进皇宫的自己的一样。 大概是因为现在决定权力移交到了赵莺莺的手上,所以每个人看到赵莺莺的时候都是想要讨好她的,这一点倒是十分明显。 赵莺莺想起了刚刚进皇宫里,被主管太监和妈妈挑选的样子。当时很多小伙伴也是这样,表情谦卑而讨好。赵莺莺嘴唇掀动,最终还是什么都么有说出来,只是道:“娘,我累了,我先回去休息了。” 赵莺莺的这个行为确实很失礼,不过牙婆并没有放在心上。做牙婆这个行当的,只要你有钱就够她们笑脸相迎。若是你没有钱,那你就是态度再小心,兢兢业业地维持关系,人家也不会有有一个好脸色。 赵莺莺回了房间,没事做,干脆取出了一叠白纸,两支炭笔,开始作画起来了。只不过赵莺莺拿这个并不是为了普通画画,而是为了画花样子——观音大士坐莲花台算是刺绣里面常常用到的图样,但是高手刺绣的话,每个人还是有一些不同的。 粗略画了一个彩图,勾勒了一番,正用心的时候,有人敲门。赵莺莺打开门来,原来不知道什么时候,牙婆已经人走了,而赵家这边买的人也是手脚迅速,迅速地把买丫头这件事给办完了。 王氏身边带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,王氏指着这个小姑娘道:“这就是家里给你买的丫头了,顺着前头杏儿的名字,她就叫做桃儿——如今她就跟在李妈妈身边当差,等到你独当一面了,她也差不多出息了,到时候就跟着你出门。” 赵莺莺不知道王氏是如何选人的,不过她看桃儿也挺有好感的。这个小姑娘穿着一件陈旧而整洁的小棉袄,看上去十分干净利落。同样是花十二两银子,最终王氏从好几个人里面选了这个看起来并不十分抢眼的小丫头,不是没有理由的。 “二小姐,我会做一些点心,以后做给家里吃。”m.duojucAi.CoM